仔猪出生补硒(仔猪补血方法及注意事项)
为何新生的仔猪需要补充铁元素以促进血液健康?这背后究竟有何科学依据?
011.仔猪补血原因
1.1 仔猪缺血的潜在风险
仔猪的生理特点表现为“三差一快”,即保温能力、消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相对较弱,而生长发育却十分迅速,月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6倍以上。然而,这些脆弱的仔猪在面临诸多风险时,可能会因为栏舍保温不佳、卫生条件差,以及母猪奶头不洁或饲料中营养不足(特别是缺乏微量元素铁、硒和维生素A、D、E)等问题,而出现下痢和抗病力下降的情况。
仔猪由于“三差一快”的生理特点,存在保温、消化及免疫能力弱的问题,容易因环境和营养不足导致贫血和其它健康风险。
1.2 仔猪补血的紧迫性
1.2.1 出生时铁贮存量不足
刚出生的仔猪主要依赖母乳获取营养,而母乳中只含有少量的铁,大约每升仅含0.02毫克,远不足以满足其每日所需的7~10毫克铁量。因此,若不及时补充铁质,仔猪极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1.2.2 高铜使用对铁吸收的影响
目前,许多饲料厂家为促进仔猪生长,会添加高铜成分。然而,高铜成分会损害猪对铁的吸收能力,导致猪饲料中120~240毫克/公斤的铜含量使猪肝铁含量降低50%~60%。这不仅影响了仔猪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加剧其贫血症状。
1.2.3 仅靠母乳易患贫血
仅靠母乳补给的仔猪,由于母乳中铁含量较低,无法满足其日常所需,因此极易在短时间内出现贫血症状。70%~7%的铁以血红素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母乳中。然而,每升猪乳仅含铁约1毫克,远低于仔猪每日所需的7~16毫克。因此,仅依赖母乳的仔猪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贫血症状。
贫血对仔猪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生长缓慢、精神萎靡、被毛粗糙、皮肤皱褶以及粘膜苍白。生长迅速的仔猪还可能因缺氧而突然死亡,同时,缺铁还会降低仔猪的抗寒能力,增加发病和形成僵猪的风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仔猪补血时需适量,因为过量口服铁可能导致仔猪腹泻。
仔猪出生时铁贮存不足,母乳中铁含量低,加之高铜饲料的影响,导致贫血风险增高,需要及时补铁。
022.仔猪补血方法及注意事项
2.1 推荐操作——注射铁剂
深部肌注是仔猪补铁的有效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剂和部位,可在出生后的3日龄进行有效补铁。最简便且有效的补铁方法是采用深部肌注补铁制剂,如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其注射部位通常选择颈部肌肉。具体来说,可以在仔猪出生后的3日龄时,向其颈部肌肉肌注1~2ml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若仔猪的断奶日龄为21日龄,那么仅需在3日龄时肌注一次即可;若断奶日龄晚于28日龄,则建议在3日龄和10日龄时分两次肌注,每次3~5ml。
2.2 补血方法注意事项
在为仔猪补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补铁效果最佳: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补铁方法。深部肌注补铁制剂是推荐的操作方式,其中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选择。注射时,应将药物注入颈部肌肉,确保注射部位准确。
其次,要掌握好补铁的时间点。对于刚出生的仔猪,推荐在出生后的3日龄时开始进行补铁。如果仔猪的断奶日龄为21日龄或更晚,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铁次数和剂量。
最后,务必遵循操作规范,确保补铁过程安全、有效。通过合理的补铁方法和注意事项的遵循,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
补铁时选用合适的针头和方法,确保安全有效,注意注射时间和剂量,防范过量铁导致的腹泻。
1、应进行深部肌内注射。若药物在低温下久置产生沉淀,可在微温下溶解并摇匀后使用,这不会影响其使用效果。
2、为猪进行补血针注射时,建议使用专为人类设计的针头。兽用针头可能存在尺寸问题,如过短或过粗,这可能影响补铁效果。深部注射需要较长的针头,而粗且短的针头可能导致大量补血剂外流。因此,人用针头是更合适的选择。
此外,养猪户在日常实践中可以总结其他技巧和注意事项,以进一步提升仔猪补血的效果。一种简单的仔猪补铁方法——口服土法补铁:在猪舍的一角堆放深层红土壤(富含铁质),让仔猪自由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