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有什么用(藤茶的用法)
记者 向相辉 通讯员 向开兵
初夏时节,来凤山乡,苍翠欲滴。
助力乡村旅游,改善人居环境,破解发展难题,来凤试点美丽乡村建设,四年下来,提供出可复制样本。
乡村旅游兴起来
6月2日是周末,来凤县大河镇桐子园村千亩茶园绿浪起伏,来自重庆酉阳、湖南龙山等地的客人置身茶园,体验乡村美景。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后,到村里的游客也多了。”村支书刘春生说。
桐子园村离大河集镇只有3公里,2005年村里开始种植绿茶,10多年来共发展茶叶面积达1200亩。
如何做到农旅融合?2017年桐子园村向上争取美丽乡村建设,得到批准。
去年10月,桐子园美丽乡村动工建设。半年下来,茶园里建起了2米宽的木质采摘道,修起了观景台。如今,1200亩绿茶鼓满村民荷包的同时,还吸引大量村外游客前来采茶旅游。
6月1日,革勒车镇土家寨村迎来了不少游客。
土家寨村离来凤县城有30公里,离革勒车镇上15公里,与来凤杨梅古寨景区毗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
如何加快乡村振兴?去年1月,支部主题党日,村支“两委”问计党员村民代表。
“邻村黄柏园村发展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土家寨挨得这么近也可以发展旅游。”“土家寨溶洞多,可以错位发展吸引游人。”“发展旅游好是好,可村里没有钱呀。”大家各抒己见。
村里决定先栽种桃树、葡萄等果树,再改造村内基础没施。镇财政所得知情况,决定将土家寨村申报2018年度美丽乡村建设。
去年8月,土家寨村美丽乡村建设动工,村里安装了125盏太阳能路灯,步游道通向四个溶洞。山上果树累累,溶洞凉风习习,山下溪流淙淙,客人到此仿佛进入世外桃源。
人居环境变了样
5月31日,三胡乡黄柏园村张家园子污水处理厂,栽种着樟树、桂花和小叶雨针等花木,宛如一座花园,黑黑的污水进入处理厂,经过沉淀、过滤、净化,从出水口出来变成清清的中水。
“这些灌木可以除去污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村民李国正指着六个生态池上的小叶雨针介绍。
张家园子有54户村民,5户村民开着农家乐。
“以前村民随意乱排乱放,到处都是污水,村民经过时都要用手把嘴和鼻捂着。”村民张士龙说,一到夏天,村里蚊蝇满天。
去年11月,黄柏园村纳入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建设张家院子污水处理厂是其中项目之一。
修建污水处理池,污水管网通到家家户户,半年下来,一座全智能生态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
“处理后污水拿来养鱼都可以。”村民李正国说。
入夜,绿水镇周家湾村文体广场路灯亮了起来,随着音乐节拍,村民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没有文体广场时,我们就在家中打打麻将。”49岁的村民田春艳说,“文体广场建成后,我天天都邀姐妹们来跳广场舞。”
周家湾村地处绿水镇茅坝集镇,是周边5个村的中心村。由于缺少文体广场和专用停车场,村民举行文体活动只能到周边村,集镇逢场时堵得水泄不通。
去年8月,周家湾村美丽乡村建设动工。两个月下来,村里修起1937平方米的文体广场。
每天下午,本村及邻村香沟村村民都会到周家湾村打打篮球、跳跳广场舞。
今年春节,周家湾村在文体广场举办了首届乡村春晚,吸引周边5个村的村民前来观看演出。
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
6月3日,绿水镇新溪沟村硒原农场藤茶加工厂,工人们忙着加工藤茶。
“村里道路加宽改造解决农场运输难题。”农场负责人向泽波说。
硒源农场是来凤县藤茶加工大户之一,由于村级主干道只有3.5米宽,且路面坑坑洼洼,向泽波加工的藤茶产品只能先用皮卡运至县工业园仓库,再用大卡车运往全国各地。
把村主干道加宽改造,是包括向泽波在内众多村民的期盼。
经过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争取,去年5月,新溪沟美丽乡村建设启动,5个月下来,一条长3.8公里,宽5米的水泥路通到硒源农场门口。
硒源农场订单不绝,进货卡车直接开到了硒源农场藤茶加工厂装货,向泽波喜上眉梢。
“光一年转运费,农场可节省10万元以上。”向泽波说。
连日来,翔凤镇老茶村三木林农油茶专业合作社郑方针笑开了眼。虽然天气酷热,但合作社白芨长势喜人。
2016年,在外务工多年的郑方针投资两百多万元建起油茶、白芨基地。
一到夏季,郑方针就要为白芨浇灌发愁。白芨基地虽建在村内河沟旁,可河水漂浮着白色垃圾,浑浊不堪,不能直接拿来浇灌白芨。
为了抗旱,郑方针只得用自来水或到村中水井取水浇灌白芨。
去年11月,美丽乡村建设在老茶村启动。清理河道、修排污沟、建河堤,今年5月20日工程完工,村里的河沟又变清了。郑方针买来水泵,把白哗哗的河水抽上直接浇灌白芨,再也不用为白芨浇灌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