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补硒最快(硒含量高的食物推荐)
前几天家里的饭桌上,妈妈突然说她最近总感觉有点累,明明没干什么重活,人也懒懒的。她还说换季这段时间,感冒比别人来得快,恢复得还慢。
说着说着,正在一旁玩积木的儿子也打了个喷嚏,我一边给他擦鼻涕一边心里咯噔一下。家里两个年龄段都开始出状况,我这个当营养师的,不能只顾着写科普,得先把自家人调理好。
我先翻了下妈妈最近的体检报告,发现她的免疫球蛋白偏低,这是身体免疫力变弱的一个信号。她平时饮食也不差,就是不太爱吃坚果、海鲜这类食物。
我立马想到一个关键营养素——硒。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对增强免疫力、防癌抗氧化都有很大作用。很多人日常忽视它,其实缺了真的麻烦不小。
我记得读研究生那会儿,有一节课老师讲到,中国有个叫克山病的地方性心肌病,就是因为严重缺硒引起的。虽然现在大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饮食结构单一、挑食,还是容易缺。
硒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参与了很多关键的酶系统,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没它,身体抗氧化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那天晚上我特意查了不少文献,发现补硒的必要性早就被反复证实。一项研究指出,硒含量较高的人群,某些癌症的发生率明显更低。特别是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这几种和硒的关系最为密切。免疫功能差的人,常感冒、病毒感染反复发作,也可能和硒摄入不足有关。
想到这,我开始给家里人调整菜单,先从最简单的几样食物入手。第一个就是我们东北人最熟的——大蒜。别看它个头小,硒含量却不低,而且还含有硫化物,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我妈以前怕嘴味重不爱吃,现在我剁碎后拌菜,她天天吃得香。
第二样是巴西坚果,我一开始是给儿子当零食的,他吃别的坚果挑剔得很,但这玩意儿香酥脆,他挺爱。巴西坚果的硒含量是所有食物里最高的,一颗就够一天所需。不过不能多吃,多了反而对身体不好。我每天给他一颗,他吃得开心,也不知不觉补上了硒。
接着是海产品,尤其是虾和贝壳类。我们家以前一周吃一次,现在我安排成隔天吃点。海鲜是天然的硒宝库,而且吸收率高,比补剂靠谱。我妈爱吃虾仁炒蛋,我就多做几次。儿子不爱吃腥味重的,我就用虾皮煮粥,他也不抗拒。
鸡蛋也不能忽视,尤其是蛋黄。蛋黄里不仅含有硒,还富含胆碱,对大脑发育好。我每天早上煎两个鸡蛋,一半给儿子,一半给我妈,顺手还能补点维生素D,一举两得。
还有一样是全谷类,比如糙米、燕麦、小米这些。以前我妈总觉得这些“糙东西”难煮,我就买了个电饭煲预约功能,把糙米和白米按比例混合煮,饭香扑鼻,她吃着也不觉得难以下咽。这些杂粮的硒含量不算特别高,但胜在耐吃、每日都有,能稳稳补充。
其实像我们这种三代同堂的家庭,饮食习惯差距大,更要注意这种基础营养素的摄入。我婆婆以前总觉得“吃得饱就行”,现在听我讲多了,也开始留意菜里的颜色和质地。我告诉她,硒不是吃得多就好,而是每天都得有一点,才能稳稳发挥作用。
有一次我们出去吃饭,我顺手点了个蒜蓉粉丝扇贝,结果我妈吃完直夸味道好,我就趁机说了一句:“这你吃着香,其实就是在补硒呢。”她一愣,然后笑着说:“那以后你多给我做这个。”生活就是这样,顺着口味去引导,远比讲大道理有效。
讲到这里,其实很多家庭跟我们一样,饮食上没太多问题,就是忽略了一些“看不见”的东西。硒就是那种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身体一缺,就各种小毛病接踵而至。我看了下国家营养指南,成年女性每天需要55微克的硒,男性60微克,听着不多,但实际很多人连一半都没吃够。
有人可能会想,那吃点保健品行不行?我自己是营养师,也不是完全反对,但我更倾向于食补。因为天然食物中的硒和其他营养素协同作用,吸收利用率更高,对身体刺激也小。再说了,靠吃几种常见食物就能补,何必多此一举。
有段时间我儿子老是感冒,我给他做了一个“坚果粥”:糙米、核桃、巴西坚果、红枣、小米混在一起煮。这一碗下去,不光有硒,还有锌、维E、铁,堪称小型营养炸弹。他吃了两周,感冒次数明显少了,精神头儿也更足了。
我妈最近脸色红润多了,连社区的老姐妹都问她是不是用了什么新护肤品。她笑着说:“没有,是我闺女给我做的‘吃的护肤’。”她说得轻松,我听着却心里暖暖的。其实最好的养生,从来都不是买多少保健品,而是把饭桌上的细节做好。
像硒这样的元素,本身就藏在我们每日的菜碗里。关键是你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有没有用心去安排它的摄入。我每天做菜,都会想一想:今天这顿饭,有没有补到硒?有没有让家里人吃得既开心又有营养?这种思维一旦养成,其实谁都是家庭营养师。
我现在每周固定采购一次,坚果、水产、杂粮、鸡蛋、蒜头缺一不可。有时候我也会参考一下孩子学校的营养配餐单,看他们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微量元素。如果没有,那我晚上就补上。养娃和养老,其实都是从“吃”开始的功夫活。
我们这代妈妈,其实肩上不止是锅铲,还有全家人的健康。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得专业到背营养表,但至少哪些东西是身体离不开的。硒虽然小,却能在关键时刻保护你不生病、少生病。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