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补硒多少(癌症诊断依据)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哪些人容易患癌症?癌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癌症的发生是由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目前比较为大家认可的机制为:首先受各种原因(药物、辐射、疾病等)的影响,患者体内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不能正常的凋亡。而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掉这些变异的细胞。
以上原因使得基因突变细胞开始无限增长,最终形成癌症。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且长期的过程,所以很多癌症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
癌症的产生、生长、转移、扩散机制较为复杂,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癌基因产生突变,致使下游信号通路持续激活,相关蛋白活性升高,导致细胞无限制生长。
癌症靠什么确诊?癌症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病理学诊断。也可通过症状体征、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当人体出现异常症状或者以下预警时需要及时就诊: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包块、尿中带血、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和贫血以及痰中带血等。
除抽血筛查肿瘤标志物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X 线、CT、磁共振检查作为无创检查也能够很好地发现病灶位置,为取得活组织病理检查提供准确定位。
以肺癌确诊过程为例,如果病人长期抽烟出现痰中带血的症状,医生会考虑有肺癌可能。因而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及血液学检查,胸部 CT 或 X 线胸片,以上检查结果更多起到提示作用。如果情况允许,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取一小块肺的肿块组织,病理结果回报「XXX 癌」,就可以明确诊断肺癌了。
癌症应该如何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根据 TNM 分期系统对肿瘤进行分期,并结合患者的个体实际情况进行施治。TNM 的不同组合形成了恶性肿瘤不同的临床分期,同一恶性肿瘤不同 TNM 分期,以及发生在不同的人群中,其综合治疗方案应是不同的。
目前治疗肿瘤的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内科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基因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对于良性肿瘤以及早期部分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一般能够完整切除瘤体从而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对于分期较晚的部分肿瘤患者,姑息性手术也能缓解患者压迫等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部分难以手术或对化疗药物敏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内科治疗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包括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此外许多晚期病人可以通过内科治疗后重新获得手术机会。
放射治疗同手术治疗一样同为局部治疗方法,适用于对射线高度敏感肿瘤和肿瘤术后放疗,姑息治疗等。但是对于高度敏感的肿瘤不可或缺。
介入治疗最典型的治疗方法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即经导管向肿瘤供血血管内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这样既可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也可以提升化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
综合治疗除包括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包括癌痛控制、心理支持、姑息关怀治疗等。
癌症的预后如何?
不同的癌症的预后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肿瘤、同一病理类型、同一分期、同一治疗方法,不同患者的预后也可能有所不同。
部分个体能够长期生存,部分个体却过早死亡,治愈率和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早期胃癌,经过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后,一般患者可存活五年及以上。若胃癌进展到晚期,出现其他部位转移,那么患者的存活时间会大大缩短,很少人能活过五年。
癌症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肿瘤所在部位不同,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如肿瘤在腹部形成包块,可能会对消化道造成压迫,导致肠梗阻,患者会有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肺癌出现骨转移患者,可能会导致脊髓压迫,严重的会出现瘫痪、大小便失禁。
癌症病人摄食减少,会出现乏力、精神差,甚至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
癌症常伴随着疼痛,影响患者的睡眠。
如何预防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