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硒达人文稿(硒与慢性病预防)
慢性病大都与营养缺乏有关,硒的补充确实不应被忽视。
慢性病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慢性病患者。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25%,高血脂40%,糖尿病约10%,脂肪肝20%~30%,这些疾病的患病率都很高,并且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而60岁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更是超过50%。这些慢性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慢性病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100%的健康由15%的遗传因素、17%的环境因素、8%的医疗条件和60%的生活方式共同决定。其中,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对慢性病的影响尤为显著。而营养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的缺乏,是慢性病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硒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慢性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硒是人体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它参与多种酶的活性中心,具有抗氧化、提高患者免疫力等多种功能。从抗氧化方面来看,硒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从提高免疫力方面来看,硒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硒的功效,并宣布硒是人体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同时,中国也对硒与慢性病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证明了缺硒与现代病、多发病、老年慢性病有直接的关系。缺硒除了会引发克山病、大骨节病以外,还可以直接导致40多种疾病,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肿瘤、糖尿病等老年病和慢性病。
然而,目前我国人民对硒的认识还普遍不够。虽然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经把硒作为人体日常必须摄入的膳食营养素,并在医院采用补硒的办法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肿瘤、糖尿病等老年病、慢性病,但我国却是一个严重缺硒的国家。72%的地区缺硒,三分之二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远远低于科学标准。尤其是缺硒地区人群,更难从食物中达到补硒的目的。因此,缺硒已成为人类健康的“软肋”。
为了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科学补硒势在必行。补硒可以通过食物和药物两种方式进行。食物中富含硒的有海鲜、动物内脏、瘦肉、蛋类、豆类等。然而,由于地域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很多人难以通过食物达到足够的硒摄入量。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硒补充剂也是一种有效的补硒方式。
除了补硒外,预防慢性病还需要综合多种措施。科学饮食、合理营养、积极运动、良好睡眠和减少精神压力等都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这些措施需要靠自己去落实,因为慢性病防控主要靠自己,而不是医院或医生。
综上所述,慢性病大都与营养缺乏有关,而硒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慢性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我们应该科学补硒,并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