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怎样补硒(68岁大叔芦笋养生法)
68岁大叔坚持吃一种便宜蔬菜三个月,体检报告出来连医生都抢着问他在哪买的
上周陪亲戚去县医院复查,排队时隔壁诊室传出小骚动。
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叔举着化验单,几个实习生围着他问饮食细节——血硒指标比普通老人高出好几倍。
院长路过听到,当场掏手机查起了菜价,说要把这道菜写进春季食谱。
硒这东西不新鲜,但能在日常食物里吃出这么漂亮的数据,真没几个。
大叔手里拎的塑料袋全是一截截嫩芦笋,市价五块多一斤,菜场最角落的摊位都有。
比起那些进口保健品,这玩意儿实在又接地气。
翻出资料才知道,每100克芦笋的硒含量大约3.9微克,而洋葱只有0.13微克,差距接近30倍。
价格却只有洋葱两倍不到。
更难得的是,芦笋的膳食纤维比芹菜多25%,热量却不到米饭十分之一。
对牙口松动又想吃肉的老人,算是一口解决两大难题。
吃法也懒得很。
大叔示范了一次:芦笋切段焯水三十秒,打两个鸡蛋一起炒,三分钟出锅。
颜色翠绿金黄,筷子一挑就碎。
端上桌那天,连平时挑剔的孙子都自己添了饭。
冬天换成虾仁或者牛肉炒,高蛋白质凑一块,一顿顶两顿的营养。
不止体检单好看。
大叔原来爬三层楼就喘,现在早上能遛弯三圈不带歇。
每次遇到熟人他都把芦笋拍得哗哗响,像在炫耀新得的宝贝。
问他秘诀,就一句:买得起的东西才坚持得久。
那些花里胡哨的进口胶囊,早扔阳台吃灰了。
医院内分泌科的老教授后来也补了一句:硒不是补得越多越好,每天50到70微克就够了。
一天两百克芦笋加正常饮食,刚好在安全范围。
再往上吃,成本贵不说,肾脏还得加班。
菜该怎么做?
五种做法轮一遍不腻。
芦笋炒鸡蛋、芦笋炒虾仁是最省事的,焯水后直接下锅。
牙口差一点的老人可以先蒸两分钟再炒。
牛肉、鸡胸肉切薄片一起炒,补铁又补硒,还能把冰箱剩肉解决掉。
嫌麻烦的直接丢电饭煲,和大米蘑菇一起焖,半小时搞定,油都不用搁。
还有一点被忽略:芦笋含的菊糖和果寡糖是天然益生元,比超市买的冲剂便宜太多。
隔壁阿姨试过一周,肠道胀气明显少了。
营养师朋友说,长期摄入这类成分,对预防老年便秘比香蕉靠谱。
现在楼下超市芦笋经常早上十点就断货。
摊主已经把牌子写得忒大:老年特价。
有人一口气拎走十斤冻起来慢慢吃,有人专门跑来问怎么做。
最火的还是大叔拍的土味视频:手机晃来晃去,锅铲敲得咣当响,评论区全是自家孙子孙女艾特长辈。
流传的秘诀只有一句话:贵的不一定好,啃得动的菜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