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补硒吐血(硒与癌症关系)
老郑今年刚满60,是个退休老工人。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总觉得最近力气差了不少,嘴角经常反复溃烂,指甲也出现了竖纹。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你这是典型的缺硒。”
他一脸懵,说自己平时吃得挺杂的,怎么还会缺?医生摇摇头:“你吃得杂,不代表吃得对。硒这种微量元素,很多人都忽视了,等到身体出问题才知道它的重要。”
这不是个例。在我国,超过70%的地区属于低硒带,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处在慢性缺硒状态,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
很多人都听说过硒有抗癌的作用,但到底硒是怎么“抗癌”的?缺了它会怎么样?又该怎么补?今天就一次说清。
硒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重要?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每天只需要几十微克,但它在体内扮演的角色非常多。比如,它能保护细胞,修复DNA,清除自由基,维持免疫系统运作。
这些功能说起来抽象,简单点讲:如果没有硒,人体的抗氧化机制就像断电的冰箱,什么东西都容易“坏”。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我国某些低硒地区,比如克山病高发区,很多人年轻时就出现心肌坏死、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毒等问题,和缺硒密切相关。
后来又有研究发现,硒水平低的人,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更高,比如肝癌、胃癌、肺癌。虽然不是说吃了硒就不会得癌症,但硒的确参与了细胞的“自我修复”和“异常清除”机制。
缺硒到底有哪些表现?可别再说自己只是累了
缺硒不会像感冒那样马上发作,它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大多数人最开始只觉得疲惫、精力差,时间久了才出现明显的症状。比如这些:
反复口腔溃疡,总是不好;
指甲变脆、指甲表面有竖纹;
掉发明显增多,头发发黄、无光;
免疫力下降,动不动就感冒;
心慌气短,尤其是活动后更明显;
男性性功能下降,精子活力低;
情绪易怒、记忆力变差。
如果这些症状你都占了两三个,很可能就已经处在轻度缺硒状态。
缺硒和癌症之间,真的有关系吗?
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抗癌”这个词容易被滥用。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硒在防癌上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万能药,也不是替代治疗的手段。
硒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当身体内硒足够时,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强,异常细胞更容易被清除。反之,缺硒会让自由基大量堆积,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就随之升高。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肝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患者,其血硒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但这不代表多吃硒就能防癌,硒的补充是“缺了补”,不是“多多益善”。
硒到底怎么补?这三类人最需要注意
补硒不是盲目吃保健品,首先你得知道自己是不是高风险人群。以下这三类人特别容易缺硒:
居住在低硒地区的人,比如西北、东北部分地区;
长期节食、偏食的人,尤其是碳水+咸菜这类饮食结构;
慢性疾病患者,比如肝病、肾病,会影响硒的吸收和代谢。
如果你属于这三类,建议定期查一下血硒水平,再决定是否补充。
补硒,到底该吃什么?别盲目买保健品
日常饮食中,其实就能摄入不少硒,只要吃得对。以下几种食物含硒量比较高:
动物肝脏,比如猪肝、鸡肝;
海鲜类,比如虾、贝类、海鱼;
坚果类,尤其是巴西坚果,每颗硒含量极高,每天1-2颗就够;
鸡蛋和全谷物,虽然含量不高,但胜在稳定;
蘑菇类,部分食用菌富含硒。
不过还是要提醒一句,巴西坚果虽好,但不能多吃,一天最多两颗,再多容易造成硒中毒。
补硒也有“过量”风险,别把好事变坏事
硒虽然重要,但补得太多也会出问题。成年人每天摄入硒的推荐量是60微克,最高不要超过400微克。
如果长期摄入过量,会引起“硒中毒”,表现为掉发、指甲脱落、恶心呕吐、神经异常等。最严重的甚至会损伤肝肾功能。
所以,补硒一定要精准,不能靠感觉。最稳妥的方式,是通过血液检测判断是否缺硒,再在医生建议下科学补充。
总结:
硒是小元素,大作用;缺了有风险,补多也危险。我们每天都在和外界的自由基打仗,硒就像身体的“清道夫”,默默守护着细胞的健康。
但它不像维C那样被人熟知,很多人直到身体出了问题才想起它的存在。如果你总是感觉疲惫、抵抗力差、指甲脆裂,不妨查一下硒的水平。别等到小问题变成大麻烦,才追悔莫及。
参考资料:① 吴金贵. 微量元素硒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 2021, 31(10): 12-14.
② 刘志勇. 中国居民膳食硒摄入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3): 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