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硒元素,如何补充啊(补充硒元素的作用)
本文193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种叫‘硒’的微量元素,竟然和防癌有关?!”
听上去像是“养生圈”的又一个噱头,但其实,硒确实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影响着免疫力、抗氧化能力,甚至有研究发现,它在某些条件下能参与诱导癌细胞的死亡。
不过,硒虽好,补多了也会出事。它不是万能药,也不是吃得越多越能防癌。那到底硒对人体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怎么吃才刚刚好?
下面我们来一一揭开它的“真面目”。
1. 硒,到底是什么东西?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意思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它,但量非常少。虽然它不像蛋白质、碳水那样被频繁提起,但在身体里,它却管着不少“关键的活”。
最重要的一点,硒是抗氧化酶的核心成分,比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这些酶能帮我们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损伤。
简单来说,没有硒,细胞“生锈”的速度会加快,免疫力下降,慢性病风险上升。
2. 硒真的能杀死癌细胞?
关于硒与癌症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成果。
中国疾控中心曾在上世纪80年代对高低硒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做过研究,发现一些低硒地区的肝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高硒地区。
另外,有研究发现,在体外实验中,硒可以诱导某些癌细胞发生凋亡(也就是“自杀”),这让人看到了它在抗癌方面的潜力。
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实验多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吃硒=杀死癌细胞”。人体内的机制复杂得多,不是单靠补充某种元素就能逆转癌症。
所以,科学的说法是:硒可能具备一定的抗癌辅助作用,但不能作为治疗手段,更不能盲目补充。
3. 缺硒到底会怎么样?
缺硒的影响,其实比你想象中更严重。
在缺硒严重的地区,人们更容易患上一些特定的疾病,比如:
克山病(一种心肌病)
大骨节病(影响骨骼发育)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
即便没有这些严重病症,轻度缺硒也会让身体对抗氧化的能力变差,容易疲劳、焦虑、记忆力下降,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儿童、孕妇、老年人是缺硒的高风险人群,尤其要注意日常饮食补硒。
4. 吃太多硒会中毒吗?
当然会。硒是“过犹不及”的典型代表。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硒的推荐摄入量是60微克左右,最高不超过400微克。长期摄入超过这个量,就有可能发生慢性中毒。
中毒的表现包括:
脱发、指甲变形
恶心、腹泻
神经系统异常,甚至出现情绪波动
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大家擅自服用富硒产品或保健品,最安全的方式,还是通过食物来补硒。
5. 哪些食物富含硒?这5种别错过
中国土壤中的硒含量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天然缺硒。但通过合理饮食,还是能满足身体需求的。
下面这5种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获取硒的来源:
(1)动物肝脏
尤其是猪肝、鸡肝,它们不仅硒含量高,还富含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
不过肝脏胆固醇较高,不建议大量吃,每周1~2次即可。
(2)海产品
鱼虾蟹类是天然的“硒仓库”。比如黄鱼、带鱼、虾、蟹,它们的硒含量都不低。
而且,海产品中的硒生物利用率更高,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3)鸡蛋
一个鸡蛋大概含有15微克硒,占到推荐摄入量的四分之一。
而且鸡蛋营养全面,是最理想的补硒日常食物之一。
(4)全谷类食物
面粉、糙米、小米、玉米等粗粮中含有一定的硒,尤其是原生态种植的谷物,更容易富硒。
建议日常饮食中用粗粮替代部分精制米面。
(5)坚果类
尤其是巴西坚果,硒含量极高,一个就能满足一天所需。
不过,这种坚果热量高,也不能多吃。普通人每次1~2颗足矣。
6. 补硒≠防癌,别被“保健品话术”骗了
近年来,市面上打着“富硒”“抗癌”旗号的保健品越来越多,但目前没有权威证据证明普通人额外补硒可以防癌或治癌。
中国营养学会、国家卫健委等机构都强调:补硒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定,不能盲目跟风。
特别是癌症病人,是否需要补硒,应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自我诊断、自购补品只会增加风险。
7. 科学补硒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优先从食物中摄取。天然食物中的硒更安全,吸收率也更高。
第二,注重均衡而不是过量。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长期过量反而伤身。
第三,警惕虚假宣传。目前补硒只能作为营养支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更无法“杀死癌细胞”。
结语:吃得对,硒才真能帮到你
硒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微量元素,它和我们的免疫、抗氧化乃至某些疾病的风险息息相关。但它不是神药,也不是防癌的“护身符”。
科学补硒,关键在于“适量”和“天然”。让它成为你饮食的一部分,而不是盲目追捧的新宠。
别让“补硒”变成“中毒”,也别让“养生”变成“伤身”。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