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水果种植政策(水果种植国家扶持政策)

硒宝 02-04 18:10 45次浏览

金秋时节,重庆市酉阳县板溪镇扎营村样样红果蔬采摘园100多亩的果园里,各种水果挂满枝头,在艳阳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美丽诱人,让人垂涎欲滴。样样红果蔬采摘园的老板张雪峰正在自家的果园里采摘李子,他笑着告诉笔者:这一片100多亩的坡地都是我种植的,全都是各种时令水果,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上市的水果。今年的李子产量基本正常,风味、口感、甜度也很好,蜂糖李能卖到30元每千克,你尝尝。张雪峰给笔者递过来几个蜂糖李,每个蜂糖李大约有50克重。笔者张嘴咬了一口,丰盈的汁水流出,恰到好处的酸甜和满口的蜂蜜味,融合了蜂糖李特有的果香。这里的富硒蜂糖李不仅味美,还能滋阴润肺、清热解燥,是最受客户喜爱的鲜果之一。

富硒水果种植政策(水果种植国家扶持政策)-硒宝网

在摸索中前进

酉阳县板溪镇扎营村,位于板楠河边,低丘宽坝,山清水秀,气候温暖湿润,没有环境污染,非常适合果树栽培,是闻名遐迩的富硒水果产业精品园。

今年49岁的张雪峰是板溪镇扎营村富硒水果种植示范大户和带头人。他勤劳能干,善于学习,还无私地带领扎营村的村民通过科学种果树实现增收脱贫,走上致富之路。

1992年张雪峰毕业于酉阳县板溪职高,他学的是园艺专业,由于当时该专业比较冷门,不好就业,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外出打工。在广东惠州市一家工厂上了两年班后,感觉收入微薄的张雪峰不甘平庸,他走出工厂来到工地,开始学砌筑技术。由于他吃苦耐劳、勤学勤问,很快学到了一套过硬技术,从一名技师升任为带班组长,最后从组长荣升为工程包工头,加之他头脑灵活、管理有方,效益不错。

张雪峰28岁那年,晴空一声霹雳,他的父亲被诊断为胃癌,为了给父亲治病,他不得不放弃承包工程的工作,打道回府给父亲治病。钱已花得所剩无几,父亲的病依然不见好转,最后在无奈中溘然长逝。作为长子的张雪峰,下面还有一弟一妹年纪尚幼,家里突然失去了父亲这个顶梁柱,于是,他义不容辞地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为了让全家老少过上舒坦的日子,张雪峰种过烤烟,养过鳍鱼。

心中有个果园梦

2014年,酉阳县农委的科技推广人员来到板溪镇扎营村,发动村民种植果树。起初,听说要把包谷地拿来改种经济林果,村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祖祖辈辈都只会种水稻、包谷、烤烟,从没有想到要种别的,谁知道会不会有收成,赔本了算谁的?种出来卖给谁?以栽培李子为例,从栽植到挂果需要3年时间,而且挂果头两年产量都不高,大家感觉收益没有保障,都不愿意种。

张雪峰观念超前,敢为人先,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他爽快地表示愿意拿出自家的土地进行示范性种植试验。张雪峰之前没有种果树的经验,一切从零学起。在酉阳县科技特派员、板溪镇农技推广员的指导下,张雪峰认真学习果树的科学种植技术,并将学到的技术应用到果树的栽植、肥水管理、蔬果、套袋等实践中,最后一举获得了不错的收成,一亩李子的效益是种植玉米的30倍。

富硒水果种植政策(水果种植国家扶持政策)-硒宝网

▲游客采摘黄桃

村民们见到张雪峰的收入翻几番,都愿意加入果树种植。很快在张雪峰的的组织下,酉阳县样样红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成立样样红果蔬专业合作社,是为了提升水果品质,专业打造富硒精品水果。为了及时掌握最新的生产管理技术,张雪峰每月风雨无阻地参加酉阳县农业农村委、县科协举办的有关果树产业的技术培训现场会,成为扎营村种植果树的新型职业农民。然后,张雪峰把自己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扎营村的果农,并指导果农将一串串

挂在枝头的冬桃用袋子套起来。冬桃套袋的好处很多,首先是外表没有色斑,观赏性好;其次是防阳光照射造成裂果;第三是防止飞鸟偷吃,减少病虫害。张雪峰介绍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为了提高水果的品质,张雪峰又花了大量的精力学习富硒水果的种植管理技术。在酉阳县农业农村委专家的科学指导下,2018年开始,板溪镇依托优质的李子资源,对板溪镇扎营村富硒SOD李子进行全方位品牌打造,从此,“扎营村李子好吃!”的名声远扬。“以前,我们不少果农种植的水果卖不起价,现在不仅卖价高,还不够卖,产品供不应求。尤其是我们采用了富硒水果生产技术后,名气更大了。我们合作社不仅指导农户生产出优质的水果,还帮助果农在一些电商平台推销水果,真正实现增收脱贫,使老百姓都富起来、强起来,现在好多种植果树的村民一年水果收入一两万元不成问题。说着说着,张雪峰欣慰地笑了。

在张雪峰的带领下,笔者观赏了他的100多亩样样红果园,发现他的果园品种较多,有李子、桃子、枣子、樱桃、梨、蓝莓、羊奶子、枇杷、石榴、核桃、车厘子、黄花菜等等,桃类有6个品种,李子类有10个品种,梨类有3个品种,分早、中、晚熟型,果苗分别来自四川、贵州、山东、河南、新疆、江西等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为了防止土壤被污染,张雪峰坚持一律不施化学肥料,全部施用农家肥;不施用除草剂,采用人工割草和照明灭虫,雇用5名贫困户常年为他务工,也以此让他们实现增收脱贫。面对笔者,他算了一笔账:从栽培到挂果仅用了三年时间,2018年已实现了年纯收入10多万元,2019年实现年纯收入20万元,到2020年有望实现年纯收入30万元。张雪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特约通讯员 黄大荣 张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