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基地产量(富硒茶市场分析)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实现一体化发展,为统筹推进“三明实践”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三元区应依托“闽茶原生带”,中国绿都,革命老区,生态环境适宜,产业基础良好,产茶历史悠久,潜力大,政策导向明确等发展优势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壮大富硒茶产业向生态、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深度加工多元化茶产品,不断创新开发社会多层次所需的产品,真正达到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山区经济。三元区的富硒茶产业是福建省茶叶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最富有特色的多茶类生产区,三元区现有茶叶面积2919亩,年产量567吨,主要生产青茶(乌龙茶)45%、绿茶42%、红茶13%三大茶类,主要分布在中村、岩前、莘口等乡(镇),青茶主要种植品种有铁观音、福安大白茶、梅占、水仙、本山等,主要加工茶类为乌龙茶、红茶。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开展对全区茶园硒含量普查,抽检乌龙茶、红茶样品中天然硒含量在0.125-0.326㎎/㎏之间,硒含量较高,部分茶园生产的茶叶达到国家富硒茶标准。主要茶叶注册商标有蓬仙岩、普岩峰。培育品牌有“蓬仙岩”生态硒茶、“普岩峰”高山硒茶。三元区仙人谷野生茶核心区域600亩,2019年,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三元区中村乡松阳村被评为2021年度市级“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打响“中村·水源福地”公共品牌,品牌“万寿岩红茶”生产企业——三明市八度茶业有限公司,整合近500亩野生硒茶茶园,因地制宜发展高山野生硒茶种植产业,是致富奔康的“金山银山”,公司选送的“万寿岩红茶”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博览会,荣获2020年“中国名优茶”金奖。三元区市区(不含乡镇)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茶叶经营主体的营销窗口有700多家,辐射全国10多个省和京沪津直辖市建立营销网点。
近年来,闽南、闽东,特别是闽北武夷山岩茶的畅销,三元区茶企承受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竞争的多元化也在考验我区茶产业经济的发展,存在问题如下:
一是茶文融合弱。茶产品商品化历史短,茶文化研究不深,缺乏系统化研究茶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茶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茶产业产量、效益以及市场销量有下降态势,涉茶的品牌、包装、广告、设计、物流、文化等相关产业也随着退缩。
二是企业不够强。我区茶园规范程度相对较低,茶企规模大多较小,龙头企业不多,社会资本投入热情不高,加工链条短缺,茶与文化融合不紧密,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品牌不响,有牌无品,品牌效应影响小,与我市发展规划差距较大。
三是品牌不够响。一些农业推广单位安排茶产业推广人员少,投入茶产业项目资金在农业资金中相对微薄,扶持力度小,严重制约了推进“文化、品牌、营销、产、学、研”一体化茶产业发展进程。
茶产业是现代农业重要特色,对于扶贫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三元区应依托中国绿都三明独特生态环境和当地丰富的茶资源优势,以茶兴市、品牌带动、产融结合,全力推进三元区发展壮大富硒生态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施全产业链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助推乡村振兴,建议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增强技术推广支撑
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引导监管服务,培育和打造三元区的茶业,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成立专业组织机构领导富硒生态茶产业发展,将富硒生态茶产业发展纳入政府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制定《三元区富硒生态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发展难题。聚焦我市农业发展需求,持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充实技术推广人员,凝聚工作合力。农业部门加强安排负责茶叶种植、生产推广工作的推广人员人数,成立区茶叶专业组织机构领导富硒生态茶产业发展,创建特异性、优良性、优异性三类不同性状指标的种质资源茶树品种应用与良法繁育栽培标准示范园区,大力加强对野茶中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培育,进一步完善茶产业区域规划布局,将富硒生态茶产业发展纳入政府经济发展整体规划。推行富硒生态茶种植,建立“技术团队+科技人员+示范基地”的推广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选派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推广生态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户茶叶种植水平。指导茶叶企业采取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治等保障茶叶生产质量。充分发挥三元区“林深水美茶香”优势,打响生态特色茶叶品牌,推进三元区富硒生态茶新业态的发展壮大。
二、培养茶业人才,强化科技推广服务
适应三元区新业态融合发展的基础,以“以茶普技,以技兴茶,服务茶人,服务茶企,”为目标,大力培养高素质茶叶人才,充实人才队伍,有效普及科学技术指导生产种植,加强指导富硒生态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户茶叶种植水平,进一步零距离推进茶产业科技创新推广,为改良生产工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提升茶叶品质,强化品牌支撑,突出品牌营销。建立培养茶行业人才推进机制,加大茶叶推广种植的农艺师、茶农、茶叶营销人员、茶旅游管理等人才短板的茶专业培训工程,使茶产业产、供、销最前沿的一线人员提高素质,促进三元区富硒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资金扶持建设优质茶产业基地
进一步加大三元区茶产业扶持力度,鼓励种好茶、制好茶、卖好茶,扶持品牌创建、建设标准化茶园、茶厂和老茶园改造,发展富硒生态茶产业项目带动富硒生态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现代化茶业生产项目建设发展,全面推行“三P”管理(GAP规范种植管护、GMP规范生产加工、GPS规范流通销售),引导推动茶企科技创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茶叶加工“工艺创新”、“匠心制造”、机械化制茶、品牌打造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准化生产,从种植到加工各个环节都提出高标准、高要求,保证茶叶的优质、安全。立足农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特色茶叶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富硒生态茶产业园、建设茶园生态环境良好,园内路网水网配套设施完善,茶厂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优势特色标准化生产基地茶叶基地。鼓励重拾历史抛荒茶场,运用科学管理办法,建设绿色无公害、富硒生态野茶园。在三元区各地形成各具优势的特色富硒生态茶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特色茶产业、特色茶产品、特色茶品牌。力争到2025年,三元区富硒生态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四、做强茶产业全产业链融合新业态发展
结合三元区茶产业实际,坚持以“富硒生态茶园”为基本理念,实施绿色生态+茶旅+茶文化+……,结合省、市、县(区)茶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培育高质量茶旅融合新业态示范的“领跑者”,提升康养体验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做起茶文化推广的大文章,红色文化、闽学文化、客家文化等不同风格的本土茶文化汇聚与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的科普教育基地,整合全区茶园,改良种茶、制茶技术,为建设现代化茶叶生产基地打好基础,统一冠以“万寿岩+”品牌,促进茶品牌的竞争力。整合一批优秀的茶旅融合项目优势辐射,人们可以在其中体验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的乐趣,欣赏茶艺文化表演,学习交流茶产业与其他学科、全领域知识,让茶文化、茶科技、茶知识不仅深入田间地头,更走向了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让茶区变景区、茶旅共发展的全域生态休闲康养的茶产业链,带动三元区茶产业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迎来发展壮大的新机遇。
五、发展“三明•三元茶品牌大众茶馆”,突出茶文化普及
把茶文化作为打造三明生态茶品牌,加快提升茶文化服务水平,活跃茶事活动,加强在三明市的各类茶事活动中,整合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资源,发展市区茶品牌大众茶馆市场,打造“万寿岩”品牌茶叶,打造富有科普教育的大众茶文化,讲好茶文化故事,弘扬丰富的三元区茶文化的历史故事和新魅力,实施三元茶品牌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协同发展,不断丰富茶文化内涵和外延,人们在茶品牌茶馆溯茶源、习茶史、赏茶艺、辨茶类、品茶韵、解茶情,享受茶道雅趣的同时,带动更多好茶、爱茶、懂茶人士加入推广三明茶的队伍,成为三明茶文化的普及者,让茶文化常态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推进“中国绿都•茶香三明”城市名片扬帆远航走向海内外千家万户,以崭新的新业态面貌,全力发展壮大富硒生态茶产业助力三元区的乡村振兴,推进三明市经济超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