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富硒蔬菜(富硒蔬菜是不是非法集资)

硒宝 11-19 10:09 114次浏览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236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广东农业种植结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东的种植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

今天给各位分享广东农业种植结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东的种植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广东现在种植什么农作物最赚钱

广东省是我国南部农业大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广阔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目前,广东省的种植业以茶叶、荔枝、龙眼、柑橘、香蕉、菠萝、蔬菜、花卉为主,而其中菠萝、柑橘、香蕉等热带水果种植更是赚钱效益最高的农作物之一。其中菠萝品质好、出口量大,柑橘口感好、维生素C丰富,香蕉营养丰富、价格高,产值较高,种植较为适宜,且需求量较大,是种植效益最佳的农作物之一。

东莞富硒蔬菜(富硒蔬菜是不是非法集资)-硒宝网

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

广东是中国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其 种植 面积的大小及变化会影响到蔬菜的供应,下面我带大家去了解下广东蔬菜生产面积的情况。

一、广东蔬菜生产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2006年以来,广东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2009年达到1707.65万亩,比2006年增长4.9%,年均增长1.6%。2009年,全省蔬菜产量2567.17万吨,比2006年增长7.8%,年均增速为2.6%。2006-2009年,全省蔬菜亩产基本维持在1500公斤/亩上下。总体上看,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二)蔬菜生产已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9年,全省蔬菜产值607.2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占农业产值39.3%。其中,叶菜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出一成,占农业产值超过两成,达23.2%,占蔬菜产值接近六成,达58.9%(见表1)。从近年情况看,蔬菜生产已成为广东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广东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 渠道 。2009年,广东种植蔬菜每亩产值达3568元,一亩叶菜类的产值更是高达4071元。

2006-2009年广东蔬菜、叶菜类产值及占总产值比重(三)叶菜类面积和产量占比重大。

2009年,广东叶菜类播种面积达882.10万亩,占蔬菜的51.7%。叶菜类产量1243.96万吨,占48.5%。其次是瓜菜类、块根块茎类,播种面积分别占蔬菜的16.2%、11.4%,产量分别占19.1%、12.5%。其余各类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不到蔬菜的一成。(见图1、图2)

(四)广东蔬菜销路多元化。

多年来,蔬菜北运和供应港澳是广东冬种蔬菜生产的一大特色。全省每年北运菜数量大、品种多,如茄子、辣椒和四季豆等,是广东南菜北运的主要品种。广东蔬菜主产区茂名市,每年冬种蔬菜播种面积达70多万亩,其中70%北运;湛江市冬种蔬菜播种面积90万亩,蔬菜年产量达230多万吨,其中55-60%外运。同时,广东长期向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出口蔬菜。如惠州市目前共有出口菜场39个,是内地最大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供港新鲜蔬菜占香港地区进口蔬菜总量的40%以上。

(五)蔬菜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级差地租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是蔬菜生产地区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广东经济发达、地少人多的地区,较高的生产成本促使蔬菜生产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并逐步形成全省蔬菜生产的合理布局。2009年,珠三角、东翼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比重少于人口比重,而西翼和山区则相反。(见图3)

人均蔬菜生产量(按常住人口计算,下同)也基本呈现同样的情况。2009年,广东人均蔬菜生产量为266公斤/人。从分市看,韶关、惠州、肇庆和清远4市人均蔬菜生产量超过400公斤/人,广州、梅州、阳江、湛江和茂名5市在300-400公斤/人之间,汕头、汕尾和揭阳3市略高于全省水平,其余9市均在全省水平以下。从经济区域看,西翼和山区人均蔬菜生产量超出340公斤/人,高于全省水平;而珠三角和东翼则低于全省水平。(见图4)

二、广东蔬菜生产存在问题

(一)蔬菜生产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2008年,广东蔬菜产量在全国各省中排第九名,排在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省之后;而人均蔬菜生产量则在全国第二十五名,仅在北京、山西、上海、江西、西藏和青海之前。2009年,广东人口占全国的7.2%,而蔬菜播种面积只占全国6.2%,蔬菜产量仅占全国的4.2%;人均蔬菜生产量刚刚过全国水平的一半,只有57.5%。2009年,广东蔬菜亩产1503公斤/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40公斤/亩,这与广东蔬菜以叶菜类为主,亩产较低有关。但从另一角度看,广东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蔬菜传统种植习惯,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等,都表明广东蔬菜生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蔬菜生产布局尚欠合理,珠三角地区蔬菜自给率低。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广东部分地区近郊的菜地面积明显减少,致使当地蔬菜生产量与人口拥有量不相匹配。

2009年,广州市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的12%,其余各市都不到一成。其中,深圳、珠海均不到全省的1%。(见图5)

2009年,全省有9个市蔬菜生产量占全省比重小于人口比重,它们分别是深圳、珠海、佛山、河源、东莞、中山、江门、潮州和云浮市。该9市人口占全省38.8%,蔬菜生产量却只有全省的18.8%,整整相差20个百分点。这说明该9市的农业生产能力与其人口拥有量不相匹配,与其消费能力也不相匹配(见图6)。从经济区域看,珠三角生产出全省40.8%的蔬菜,要供给49.7%的人口消费;东翼的蔬菜生产量占全省比重也小于人口比重0.8个百分点。部分地区蔬菜自给率过低,对外地蔬菜输入依赖性大,容易因外地供求变化导致蔬菜价格大起大落。近年来愈加频繁的天气变化、范围越来越广的自然灾害表明,广东应该建立稳定的蔬菜自给率。

(三)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明显,容易造成蔬菜价格波动起伏。

近年来,广东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广东叶菜类占蔬菜比重较大,但由于春季的梅雨季节和夏秋的高温天气等原因,影响了叶菜类的生长,导致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同时,由于传统消费习惯是以新鲜蔬菜为主,这使广东蔬菜生产仍停留在鲜品生产上,产品保鲜加工与包装发展滞后,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也不利于蔬菜储存和保持供给平衡。

(四)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广东蔬菜仍以传统的露天生产为主,标准化和设施栽培面积少,蔬菜生产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产品质量也难以稳定和提高,保证蔬菜均衡供应难度较大。2009年,全省大棚蔬菜面积只有3万多亩。大棚蔬菜技术要求高和资金投入大,如果政府不予以资金上的扶持,很难在企业、菜农中大规模推广。

(五)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

目前,广东蔬菜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外耕户多, 文化 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农资供应渠道复杂,销售混乱,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以及执法队伍建设仍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蔬菜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六)蔬菜流通渠道有待完善。

近年来,广东城郊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向粤北、粤西转移,加大了稳定城市蔬菜市场供应的难度,菜价的季节性波动在所难免。目前,蔬菜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经过了菜农、收购商、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超市、消费者等环节,菜农由于缺乏市场信息,部分品种与市场衔接不畅,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以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生产过剩。当蔬菜价格涨到高位时,获益最多的是蔬菜流通商,而大部分菜农并没有获得高菜价带来的实际利益。这暴露出蔬菜流通渠道中存在着环节多、成本高、利益主体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三、广东蔬菜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稳定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供给能力。

2009年,除广州、惠州和肇庆市外,珠三角其余6市的蔬菜自给率严重偏低,深圳、东莞和珠海人均蔬菜生产量只有12、63和89公斤/人,佛山、中山和江门的人均蔬菜生产量也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大中城市切实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将有利于抵御各种风险,减少当地菜价的波动起伏。广东要提高本地蔬菜的供给能力,一要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好“十二五”期间广东“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规划,确保全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2009年1700万亩的基础上,扩大全省大中城市郊区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加快建立一批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努力消灭蔬菜“淡季淡市,旺季烂市”的现状。同时,要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二要加快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推进蔬菜生产现代化发展。标准园创建是园艺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抓手。要在 总结 经验 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在优势产区创建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的蔬菜标准园,树立标杆,示范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三要大力推进蔬菜异地开发种植。鼓励、支持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到广东邻近省、市周边农村开发建设供粤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异地开发种菜,提高全省蔬菜的自给率。

(二)提高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促进菜农增产增收。

一是不断改善蔬菜生产条件,逐步提高蔬菜生产抗灾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级财政要计划统筹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扶持发展设施栽培蔬菜,扩大设施栽培蔬菜生产面积,提高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长年种植蔬菜的菜田建成路相连、渠相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生产基地。二是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建设,提高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首先要从育苗开始,集约化育苗代表着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灾后恢复生产中,对保面积、保进度、保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是加快推广蔬菜杀虫灯除虫技术,诱杀趋光性害虫,降低害虫基数,减少蔬菜生产用药。四是切实抓好蔬菜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蔬菜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在耕作技术、育苗技术、植保技术和收获加工储藏保鲜技术等蔬菜科技研究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各种科技咨询交流活动和组织举办各类农民学习培训班等方式,向广大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宣传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提升蔬菜的品质和档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切实加强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蔬菜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生产者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首先,要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搞好蔬菜标准化生产。第二,要加强农药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滥用农药问题。第三,要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建立完善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不出现蔬菜中毒事件和蔬菜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第四,要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改善监测仪器设备,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和监测水平。第五,要加强对菜农的宣传、 教育 、培训工作,提高蔬菜生产者质量 安全生产 的意识和自觉性。

(四)加强蔬菜产销衔接,促进蔬菜流通畅顺。

一是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减少蔬菜流通环节。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扶持各地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合作社既可以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监控,又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切实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降低蔬菜价格的同时也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超对接”等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进入超市、社区菜店、便利店,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费用,稳定菜价,保障供应。同时,优先鼓励消费地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蔬菜生产基地直接形成交易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三是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商场和超市直接挂钩,带动基地生产发展,搞活蔬菜流通市场,增强蔬菜产品的物流能力,确保品种结构、上市档期均衡供应。四是完善、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少流通环节成本,确保蔬菜调运畅通。在全国范围内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扩大“绿色通道”政策覆盖的蔬菜品种范围。

(五)加强蔬菜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蔬菜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重点监测主要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和产地价格等4类指标,及时掌握蔬菜上市量、价格与供求变化情况。二是各地要加强与气象局、新闻媒体等机构合作,建立蔬菜防灾抗灾预警机制,密切注意天气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御各种灾害 措施 ,保障我省蔬菜生产与供应,减少菜农损失。三是建立专家会商制度,以提高监测、预警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强形势判断的可靠性,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看了“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的人还看了:

1. 广东的蔬菜种植品种

2. 广东甘蔗种植面积

3. 广东冬季可以种植什么蔬菜

4. 南方蔬菜种植时间表

5. 适宜广东地区种植的牧草有哪些

6. 广东水稻种植时间

7. 露天蔬菜种植时间表

8. 关于经济类论文

9.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分析

10. 2016年大棚蔬菜种植前景如何

广东省农作物主要是什么

广东的主要农作物有:

1、水稻,建国以后由于大搞农田水利建设,选育和推广良种普及先进栽培技术稻谷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广东成为全国重要的双季稻产区;

2、甘蔗,是广东的大宗经济作物。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少占粮田广东农业部门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开辟了旱地蔗新基地,使甘蔗生产在调整中稳步发展;

3、花生,是广东主要的油料作物每年分春秋两造;

4、水果,广东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著名的水果之乡,全省作为经济作物栽培的水果品种有四、五十种之多。其中柑桔、荔枝、香蕉、菠萝被誉为岭南四大名果;

5、蔬菜,广东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四季适宜种植蔬菜,蔬菜品种多质量好各种叶菜、瓜豆、食用菌应有尽有,终年不缺;

6、茶叶,是广东传统的经济作物和出口商品。

关于广东的农业知识

不知广东农业种植结构你具体指的是什么广东农业种植结构,广东应属于南方丘陵地区广东农业种植结构,适宜发展“立体化”农业。农业生产类型:水稻种植业

农业区位发展优势

自然因素: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受冷空气影响小。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社会因素: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不利因素:多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不合理开垦造成水土流失等。。

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籼稻种植区域分布在中国什么地方?

水稻主要分为籼稻和粳稻。籼稻多分布在低海拔和温暖地区,籽粒狭长,粘度小,膨胀大;粳米多分布在我国北方省份或高海拔地区,颗粒短而圆,黏性强,膨胀小。广西位于祖国的南部,山川秀美,多产籼稻。广西多年生籼稻种植面积约250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籼稻年产量约为1000万吨。籼稻在广西种植广泛,分布于全区,主要集中在桂平、平南、岗南、岗北、兴业、武宣、香洲、永福、临桂、武鸣、上林。大部分地区早、晚稻种植籼稻,生产周期为2-12月。广西优质籼米大部分加工成籼米出售,少部分用于加工成米粉和食品。著名的有上林、田东、桂平、永福、岗南、香洲的优质米,东兰、巴马的富硒米。香洲县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水源来自大瑶山,无污染,富含各种矿物质。生产出的香洲米晶莹剔透,清香绵软,口感好。代表性品种有“七桂粘”和“桂香粘”。

广西毗邻粤港澳,历史上曾是大陆向香港出口大米的重要省份之一。广西是水稻生产大省,种植优质籼稻历史悠久。黄壳油詹、白壳油詹、水芽詹、鹅塘詹、雁詹、西山詹曾是广西历史上著名的优质水稻品种。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广西开发种植了一号、特美、05詹、团黄詹、西黄詹、马坝小站等优质品种,出口港澳,成为向香港出口大米的主要省份之一;曾占出口香港大米的30%,仅次于广东省;出口量最大的是1984年,出口量达到9万吨,出口市场价值超过1亿美元。随着东盟国家和中国其他省份优质稻米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该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广西优质籼稻的市场份额下降,主要是满足区域需求和部分销售到广东市场。从生长情况来看,江南和华南地区的早稻大多处于乳熟期,湖北和安徽处于抽穗灌浆期。

因为洪水,江西省已经提前赶到受灾地区和洪水地区收割早稻。农业调度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全省早稻收获面积1156.7万亩,其中鄱阳湖流域35个早稻重灾区县7月11日至16日共抢收早稻643.8万亩;全省早稻受灾面积449.5万亩,总产量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地区。根据7月19日农业形势调度数据,早稻收获118.5万亩,中稻收获72.2万亩,晚稻种植和种植进度普遍滞后,尤其是鄱阳湖周边地区。湖南省洞庭湖流域、湖北省仙桃市、安徽省巢湖等地也不同程度遭受洪灾。湖南岳阳早稻单产500-600kg/亩,比去年减少200-500kg/亩。由于持续降雨,部分地块早稻被淹,新季早籼稻青粒多,不饱满,水分过多,不得不晾晒,芽米比例大幅增加。总的来说,2020年早稻增加的面积可能很难弥补洪水造成的面积损失,新季早稻的产量和品质也不会像前一年那样好。

在市场关注早籼稻产量的同时,中籼稻的生长和双季晚稻的种植也值得关注。由于中籼稻处于分蘖拔节期,受洪涝灾害影响,部分一季稻长期浸泡在水中,生长进程可能会延迟,有效穗数也可能减少。超过4天不顶,可能面临减产20%以上,超过10天甚至可能无法收割。至于晚籼稻,受降雨影响较小地区的插秧已经基本结束,而湖泊地区和早期洪涝地区的农民,由于害怕二次洪涝,仍在观望。2020年江西省晚稻种植任务1870万亩。截至7月19日,江西省早稻收割进度仅为82.9%,晚稻种植进度仅为46.1%。7月22日,全省已种植晚稻1393.5万亩,这是近年来缓慢的一年。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江南中南部和华南部分地区35℃-37℃的高温将持续到7月下旬,部分地区38℃-40℃。一些农业专家担心洪水过后会有干旱。

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区域性,最适合广东种植的农产品是什么

特色农产品之一:梅菜。惠州梅菜是惠州独有的传统特产,是岭南3大名菜之一,原产于惠阳土桥村,种植历史悠久。经腌制好的梅菜色泽金黄、手感柔软、清脆爽口,具有消滞键胃、扶本正气的功效。惠州梅菜也因此享誉海外,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现在,惠州梅菜种植主要分布在惠城区横沥镇、惠东县梁化镇、增光镇以及博罗县龙溪镇等地。 特色农产品之二:甜玉米。甜玉米是惠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之一,惠州市也是广东省种植甜玉米最大的市。2007年我市甜玉米已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是惠州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市甜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惠城区的汝湖、陈江、沥林镇,惠阳区的平潭、镇隆镇,惠东县的多祝、梁化镇,博罗县的龙华、园洲镇等地。 特色农产品之三:荔枝。惠州盛产荔枝,其果形别致,颜色鲜红悦目,果肉状如凝脂,清甜浓香,风味独特,是水果中的佳品,在各地销售很旺。不仅如此,惠州荔枝也因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而吸引不少文人雅士聚集于荔枝园内,使惠州市荔枝种植融饮食与观光于一炉,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市荔枝种植主要分布在惠阳区的镇隆、沙田,博罗县的泰美、公庄等镇,惠东县的增光、梁化等镇,惠城区的陈江、三栋等镇。

特色农产品之四:龙门年桔。龙门年桔栽种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其果皮光滑易剥、汁多化渣、味香浓、酸甜适中,而且成熟期在每年1~2月份,恰逢春节期间,有“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的喻意,是过节喜庆迎客的佳品,深得港澳、深圳、东北等地市民的欢迎。龙门年桔主要分布在龙华、沙迳、麻榨等镇。 特色农产品之五:惠州马铃薯。惠州马铃薯引进了优质高产的粤引85-38、粤引86-2、金冠、荷兰以及土种等品种,具有外形好、个大、口感纯、营养丰富、保鲜期长、种植时间短、易储存、抗病性强等特点。而且,我市马铃薯上市的时间于春节至清明期间亦即全球马铃薯上市的淡季,可实现高价应市,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市马铃薯种植现已形成了惠东稔平半岛以平海、铁涌、稔山等沿海乡镇为中心的马铃薯种植出口基地,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无公害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成为当地最具竞争优势和鲜明地方特色的出口创汇产业。 特色农产品之六:石湾韭黄。“石湾韭黄”鲜、香、脆、嫩,远近闻名,色泽鲜嫩如鹅黄,洁白如玉带,不仅具有温补肝肾、健胃、解毒、降血脂等功效,而且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是日常家居烹调的佳品,远销海外。

目前我市韭黄生产主要集中在博罗县石湾镇,该镇被市政府授予“韭黄之乡”称号。 特色农产品之七:特色蔬菜。“特色蔬菜”是指惠州市农民经营出特色的蔬菜。受人杰地灵的山水的洗涤,不仅具有延年益寿、健脾益胃的功效,而且口感极佳,长相宜人,是日常会客烹饪的佳品。包括博罗县湖镇镇、龙溪镇的冬瓜;惠东县梁化镇的大蒜;博罗县罗浮山管委会的酥醪菜;博罗县福田镇的福田菜心;龙门县龙田镇、龙江镇的包心芥菜;惠阳区平潭镇的淮山、粉葛;惠东县梁化镇、惠阳区平潭镇的辣椒;惠东县平海镇的大顶苦瓜;惠阳区平潭镇的西葫芦;惠东县梁化镇、铁涌镇,博罗县园洲镇的萝卜;惠阳区镇隆镇、惠城区陈江镇的红头葱;以及经我市自主选育改良的惠宝紫红茄,主要分布在惠城区横沥镇、惠东县梁化镇。此外,龙门西溪笋、高潭明姜、南昆山观音菜、龙门的麻榨粉葛、永汉慈菇等优质地方特色蔬菜,也远近闻名。 特色农产品之八:花卉。我市花卉面积约为2.5万亩,主要有绿化苗木,以及百合、兰花、姜花、剑兰、芦荟等盆花及切花作物,品种繁多、造型优美、色泽鲜亮、气味清新,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佳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市花卉种植主要分布在博罗县的长宁、福田、石湾镇,惠城区三栋镇、芦洲镇,惠东县的多祝镇、平海镇以及惠阳区新墟、平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