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富硒大米(大米改良富硒的原因)

硒宝 11-12 18:05 72次浏览

硒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其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烯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对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当人体内有缺硒现象发生时免疫系统机能便会下降,其补充须通过饮食进行。根据2000年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8岁以上者的推荐硒摄入量为50μg /天,适宜摄入量为50—250μg/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μg /天。我国70%左右的地区处于低硒及缺硒地域,有一大半以上的人群存在缺硒或者临近缺硒状态。来自土壤的可溶性硒,通过根部吸收进入植物内循环系统,参与蛋白质合成,以硒蛋白的形式保存在植物体内里。食用富硒的农产品、饮用水等,是人们摄入硒元素最为有效、最安全便利的途径。对广东省富硒地带、富硒农产品进行调研,促进富硒产业研发,是富硒、中弱含硒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一、广东省富硒地带分布情况

生活在富硒区域的人,长寿概率往往高于其他地区。广东省的蕉岭县、梅县区、大埔县、丰顺县、佛山市三水区、连州市、徐闻县、信宜市等被评定为“中国长寿之乡”。蕉岭县于2014年5月30日被正式授予“世界长寿乡”称号,全县百岁老人数量接近50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十万分之二。上述区域的土壤含硒量均较为丰富。

(一)梅州市富硒资源冠于全省

梅州面积1.58万km2,其中富硒土壤区域有8280 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2.3%,土壤中硒平均含量达到0.7 mg/kg,远高于国家富硒土壤标准(0.4mg/kg)。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蕉岭县、平远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的富硒土壤占比分别为:89.2%、36.2%、64.0%、26.1%、42.1%、65.9%、32.3%,以上区县富硒土壤平均含硒量分别为0.60 mg/kg、0.54 mg/kg、0.70 mg/kg、0.66 mg/kg、0.82 mg/kg、0.81 mg/kg、0.77 mg/kg。

(二)徐闻县土壤硒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

徐闻县富硒土壤面积达到685km2,主要分布在徐闻东北部,占全县面积的53.2%;中等硒含量面积为616km2,主要分布在徐闻西部,占全县面积的47.9%。其中和安、锦和、曲界、下桥、下洋、前山和龙塘耕地土壤全硒含量的平均值较高,分别为0.84mg/kg、0.77mg/kg、0.74mg/kg、0.57mg/kg、0.57mg/kg、0.49mg/kg和0.46mg/kg,均属于高硒水平;城北、海安、角尾、迈陈、南山和西连土壤全硒处于中等水平。

其他地区,佛山市南山镇土壤硒均值为0.52 mg/kg,富硒土壤占比高达70%,居珠三角地区首位;此外,连州市、高州市石鼓镇、新丰县黄礤镇、罗定市等也有少量富硒地带。

二、广东省富硒农产品发展现状

随着对富硒农产品市场价值认识的深化,目前广东省已经形成了富硒稻米、富硒茶叶、富硒蔬果、富硒番薯、富硒鸡蛋、富硒猪肉等系列产品,但存在单个产品商业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

(一)梅州市富硒农产品发展情况

近年来,梅州市掀起了一场富硒农产品发展高潮:2016年已建立富硒农产品适度规模基地10个,种植面积达到近2万亩。2017年从事富硒农产品培育开发的企业已有70多家,确立金柚、茶叶、稻米、花生、娘酒、蔬菜、蔗糖、冬笋等76个首批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建立了一批富硒水果、稻米、茶叶、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富硒农产品品牌培育速度加快。2018年6月8日,该市整合全市富硒产业,发布“梅州硒品”公共品牌专用标志。

为进一步推动梅州富硒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水平,该市与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富硒技术产业化领先的单位和专家共同组建技术开发团队。目前梅州市农业局与暨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机构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成立了世界富硒长寿产业联盟秘书处、对外联络处、梅州市富硒长寿食品研发中心、中国(梅州)富硒长寿特产城等研发机构。其中蕉岭县与广东省科学院共同成立广东省科学院富硒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世界长寿之乡”的品牌效应,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五个一”富硒长寿食品产业,推动长寿健康产业在一、二、三产业上协同发展,促进蕉岭长寿健康产业升级。此外广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相关技术在梅州稻米知名企业建立示范基地,实施技术转化;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亦与相关企业就富硒生物科技创新达成合作关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参与珍稀食用菌工厂化智能生产与精准加工;各种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富硒产业、富硒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目前梅州市富硒产品检测中心和长寿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正加快建设,以富硒长寿食品和健康养生产业为基础的“桂岭硒谷”特色小镇规划,已提上日程。

改良富硒大米(大米改良富硒的原因)-硒宝网

(二)佛山三水区发展富硒农副产品情况

佛山市三水区2008年被确定为“中国长寿之乡”后,积极探索影响群众长寿的外部因素和土壤硒含量普查工作,其中南山镇硒元素的土壤占比达70%,是珠三角地区唯一的富硒之地。目前南山镇的富硒韭菜、富硒香蕉、富硒苦瓜、富硒冬瓜等已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逐步走上一条优质、健康的富硒农产品发展之路。其中富硒瓜、菜、茶的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种植牧草1170亩,建设富硒奶牛场2个。在此基础上,该镇以建设大健康产业谷和富硒特色小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开发多样性富硒产品,主打富硒、长寿、生态品牌,建设富硒水果长廊,形成富硒大米、富硒冬瓜、富硒饮品等系列产品。一是利用禁养区养殖业清理契机,以十里水果长廊、东洲农业园为主战场,建设富硒农业公园,实现富硒农业创牌育牌。二是依托9平方公里大健康产业谷载体,加快大健康产业的集聚速度,将健康食品、生物制剂、医药美容用品打造成南山的第二产业品牌。

(三)连州市富硒农产品发展情况

连州市拓胜新能源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二大精硒及硒化合物的生产商,该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生产富硒肥,在连州试种了富硒鹰嘴桃、富硒枣、富硒菜心等农产品。2016年,连州市龙坪镇大田坳村鹰嘴桃园成功种植富硒鹰嘴桃,果实总硒含量达到22.7μg/kg,是普通鹰嘴桃的近4倍,是全国唯一一个富硒鹰嘴桃种植的示范区。富硒鹰嘴桃的示范带动富硒种植在连州的推广,为连州推动富硒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连州种植的富硒农产品以果树为主,除了富硒鹰嘴桃,还有富硒水晶梨、富硒砂糖桔等。连州正在计划进一步扩大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产品种类,如富硒茶叶、富硒水稻等。

(四)外源富硒农产品发展情况

与上述梅州、佛山富硒产业相区别,连州市的富硒农产品多数属于外源富硒农产品,即通过硒肥、饲料添加剂方式种植、养殖的富硒农产品。其他的外源富硒农产品还有罗定市原始蛋鸡养殖有限公司、郁南县金鸡蛋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的富硒鸡蛋等。这种方式为中等含硒区域、弱硒地带发展富硒农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当前,省农科院资环所研发了土壤改良与补充土壤硒元素为一体的富硒稳效肥(有机肥类别),通过促进作物根系吸收、转化,达到富硒效果;“一种富硒水稻专用稳定肥及其制备方法”亦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在江门、韶关、梅州等地组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大面积试验示范,稻米产品的硒含量达到150-250μg/kg,达到国家有关富硒产品的标准。

三、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发展富硒农产品的动力不足,无标准成痛点

国内市场上打着富硒旗号的食品有很多,但产品的硒含量没有明确的标注。没有标准的富硒产品,让生产者不知如何种、养、加工,消费者不知如何买。如今市场上标识“富硒”的产品,硒含量和效用都只有笼统讲法,无标准成为产业的发展痛点。

(二)富硒产业发展支撑力量薄弱,缺乏权威性富硒农产品认证机构

富硒农产品分为天然富硒农产品和外源富硒农产品。就天然富硒农产品而言,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且同一类作物不同的品种或者不同的作物对土壤中硒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如何保证农产品硒含量,在有效利用土壤中的硒资源基础上,需要通过外源输入可确保农产品富硒,但建议外源输入的硒类物质,应在植物体内循环的时间尽可能长一些,如此可确保无机硒向有机硒的转化。科学添加外源产品,需要经过科学实验验证,部分企业自发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资金、技术、市场等各种因素影响,收效不很显著。目前,重庆、广西等区域设立了富硒产品认证机构,有些联盟或企业亦宣传取得认证资格,但从权威性讲国家缺乏富硒农产品认证机构,绝大多数省区质检总局缺乏该认证资格。

四、广东省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策略

广东省富硒、中弱硒区域范围广,人们接受富硒农产品程度高,发展富硒农产品的条件相对成熟,充分发挥科研、资金、市场等优势,富硒产业的发展未来可期。

(一)确定富硒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富硒农业

选择有“中国长寿之乡”之称的佛山市三水区、徐闻县、信宜市、连州市、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等地,进行全面的土壤含硒量普查,土壤中平均硒含量达到0.4mg/kg及以上,即大于国家富硒土壤标准,可以认定为富硒区域、地带。选择粤东西北其他稀土元素含量较为丰富的县区,同样开展土壤硒含量调查、普查。把富硒土地资源的利用入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构建富硒产业聚集带,建设富硒农业生产基地。富硒、中等含硒土地作为一种特色的地质资源,对于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打造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制定富硒农产品的含硒量地方标准

目前富硒农产品国家和行业标准较少,仅有国家富硒稻谷标准(GB/T 22499—2008)和农业部富硒茶行业标准(NY/T600—2002);我省暂无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出台。为规范管理,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应充分利用好现有富硒稻谷和富硒茶业标准,根据标准开发产品,打造品牌;同时加快制定我省农产品地方富硒标准,创设富硒农产品专用标识,制定专用标识使用规范,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提升富硒农产品的信誉度。

(三)制定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建设质量检测体系,设立认证机构

开发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总结制定一套成熟的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富硒农产品硒元素保持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确保富硒农产品质量;构建完善的富硒农产品检测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富硒农产品质量,提升富硒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尽快设立认证机构,促进我省富硒产业健康发展。

(四)延伸富硒产业链条

依托各县区深厚的岭南文化、人文和山水资源,结合富硒长寿环境资源,积极开辟观光休闲、田园体验等旅游线路,打造富硒健康养生体验之旅;开发一批富硒保健食品,如各类富硒保健水果、食品、饮品、含片、冲剂、调味剂等,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改良富硒大米(大米改良富硒的原因)-硒宝网